手绘图谱 心系国是退休教授汪孝德的“一带一路”情结

时间:2017-06-16    作者: 西南财大报     阅读:

家国情怀,自古以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秉持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一个财税理论专家,退休老师汪孝德教授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依然内心炙热,不忘初心,一直关心国家大事,并希望从中获取新的理论养分,为国家建设做出新的学术贡献。

最近几年,汪孝德老师把他学术关注的目光聚焦到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上,他的学术思考和理论成果都体现在了他那一篇篇有温度的文章中。

这,其实是万千西财人自觉践行“经世济民”大学精神的又一个生动缩影。

亲手绘制“一带一路”路线图学校里很多师生都曾获赠过汪孝德老师亲手绘制的“一带一路”路线图,汪老师的严谨、认真、细致,还有他那颗滚烫的爱国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3年秋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汪老师感到异常振奋。身为一名经济学学者,他敏锐地觉得,面对国家这一“大手笔”,自己不能闲着,得有相应的思考才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胸中有丘壑”。

于是,他铺开一张大纸,戴上老光眼镜,躬下腰身趴在书桌前,结合他长久的揣摩、酝酿和构思,用圆圈、实线、虚线、箭头、文字等元素,一笔一划,小心翼翼,心细如发,在纸上画出了一幅形象而直观的《“一带一路”图示》。地图中的实线,醒目的代表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虚线代表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出发点呢,则醒目的标注上他本人所在地“成都”。

蓝图绘就,老先生甚是欣慰,随即产生了一个更大的想法:他要到“一带一路”的终端———欧洲去实地游历,希望能做一番经济学意义上的踏访和考察。

说干就干。再一次地,他勾画了前往欧洲的路线图,还单独描画了欧洲各地世界品牌的战略分布图,以供他研究、琢磨“一带一路”的不时之需。他把自己精心画就的这些地图分别复印了很多份,随时准备在身边。

去年5月底,汪老师的欧洲之行正式启动。在为期13天的旅程中,他重点考察了“宝马”总部等一些世界驰名的重要经济地标。所到之处,他把随身携带的手绘地图热情地分发给身边的人,并向他们义务宣讲中国的“一带一路”。

为“一带一路”交上理论答卷从欧洲归来,汪老师回顾实地考察的感受,结合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陷入了长久的理论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去年9月和今年3月,他一气呵成,先后写出了两篇有他个人独到见解的文章。

去年12月,他再次带着学术思考去了东南亚。在《10+1与“一带一路”战略联想》一文中,他就中国与东盟10个国家的经济交往合作关系作了比较论述,大胆提出了他的理论举措,比如:在“一带一路”战略定位中,“对东南亚地域这一块,可以考虑由中国牵头,协调东盟10国,设立一种专项发展基金,专门用于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与亚投行的运作不矛盾,可以视为对亚投行的补充。”他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明智的战略选项。

在另外一篇文章《欧洲见闻与思考:兼谈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中,汪老师更是抑制不住自豪感,激情满怀地为我们写道:

欧洲之行13天,“一带一路”画卷时刻浮现在眼前。我看到来自中国集装箱的大货车飞驶在欧洲高速公路上;我也看到巴黎18区有一条街全是中国义乌的小商品,被巴黎人称为“义乌一条街”;我还看到,20辆“宝马”经蓉欧班列到达成都青白江的真实画面。我从成都飞往法兰克福和巴黎飞回成都的坐舱内,中国人和欧洲人彼此示好已成常态。

在这篇文章中,汪老师非常乐观地写下了他对“一带一路”的理论展望:“一带一路”是大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内涵还是处延,将会呈现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广泛的活动空间。“一带一路”是长远战略,没有时间界线,长期深入推进,世界格局将会随之改观。

做学问需要“冰冻三尺”的功夫就这样,“一带一路”既是汪老师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学术关注,也是他的一个爱国情结。“汉唐盛世留佳话,今朝奋发胜汉唐”,他用笔下的诗句来注解这份爱国热忱。

汪孝德老师是四川财经学院(西财前身)1957级校友,先后在国家地质部和地方轻工部门等政府机关工作过。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的见证者,他一直跟踪记录我国新时期财税理论发展、改革与实践探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他潜心于“税制模式论”学术研究,“冰冻三尺”,擅坐“冷板凳”,几十年来,锲而不舍。

早在2002年,他就被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聘为中国WTO客座研究员,参加了第一届WTO与中国国际(北京)学术年会,会上,他提交的论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税制调整》,荣获一等奖中的第一名,还入选公开出版的会议论文集。

2014年底,《汪孝德文集》由qmh球盟会亚博网址出版社出版。这部文集,精选了汪孝德教授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税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公开发表(出版)的32篇论文与著作摘编,依照时间顺序排列,既清晰地展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又完整地再现了汪孝德教授以及以汪孝德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实践的检验,研究领域、研究思路等的不断发展与深化。

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教授为此写了一段评语:汪孝德教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税制模式问题,他的“税制模式论”学术思想,已经历实践检验,表现作者的真知卓识。

今年5月中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世界为之震撼。那些日子里,汪老师忙个不停,看电视,读报纸,写心得体会,密切关注着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并准备着手进行他的“大战略背景下的税制理论的研究”。

前不久,教育部离退休工作局派巡视员来四川,召开在川部属高校“老干部建言十九大座谈会”。汪老师建议中央将“一带一路”战略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旨在进一步在全党形成共识,凝聚更大力量,将“一带一路”战略继续推进。同时也谈到了他本人的一些学术建议,包括为东盟10国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的具体设想。他的发言得到了巡视员的多次赞赏,也博得了与会者的好评。

“一带一路”情结给老先生注入了不懈的精神动力。今年78岁的汪孝德老师还写下了“心态未老人未老,少年稳重老来狂”的诗句,真是“壮心不已”。在另一首诗中他还兴致勃勃的写道:“龙马豪情风意发,菽稻盈仓乐元元”,他是真切的期盼着国家早日实现国富民强。

当记者问他何以对“一带一路”那么钟情,他很平淡的回答道:

“大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十六字丝路精神进一步升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对致力于经济研究的西财教师来说,这也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使然!”

最新信息